典型文献
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中吡虫啉的含量和分配规律,为提高吡虫啉的利用率以及氮肥和吡虫啉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培养玉米,通过HPLC测定不同供氮条件(4、10 mmol/L NO3-,4、10 mmol/L NH4+)下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含量.[结果]叶片是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的主要部位,其次为根和茎,施氮处理均表现出相似的积累规律.在3个浓度吡虫啉处理下,以NO3-为氮源培养的玉米,其根、茎、叶中吡虫啉的含量明显高于NH4+培养的玉米,以2.5 mg/L吡虫啉浓度处理为例,4 mmol/L NO3-处理根中吡虫啉含量为4 mmol/L NH4+处理的3.09倍、10 mmol/L NO3-处理为10 mmol/L NH4+处理的5.15倍,茎中分别为1.90、3.04倍,叶中分别为1.70、3.22倍.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TF叶/茎最高,4、10 mmol/L NO3-和4、10 mmol/L NH4+处理的TF叶/茎分别为7.54、5.07、4.19、4.13,表明在此添加浓度下吡虫啉更易从茎部转运到叶部.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的TF叶/茎明显较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吡虫啉添加浓度为5.0 mg/L时硝态氮更有利于吡虫啉向叶片中转运.[结论]吡虫啉在玉米幼苗中的积累量与添加量相关,培养液中吡虫啉添加浓度越高,其积累量越高.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量受氮素形态的影响,NO3-为氮源积累更多的吡虫啉.
文献关键词:
玉米;NO3-;NH4+;吡虫啉;含量;转运因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何琴;张兴兴;赖鉴添;邵丹青;周宇明;申建梅;卢颖林;安玉兴
作者机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广东省药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316;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琴;张兴兴;赖鉴添;邵丹青;周宇明;申建梅;卢颖林;安玉兴-.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玉米幼苗中吡虫啉积累和分配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22(01):14-21
A类:
B类:
硝态氮,铵态氮,玉米幼苗,吡虫啉,积累和分配,氮肥,施用,水培法,HPLC,NO3,NH4+,施氮处理,积累规律,氮源,TF,茎部,运到,显著水平,培养液,氮素形态,转运因子
AB值:
0.2223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