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近40年我国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变化Meta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我国近40年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5个数据库。研究现场限定为以医院为基础,人群不限,文献发表时间为1980—2020年,文献研究设计类型为横断面研究,文献中英文不限。2名研究人员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及参考针对"率"的方法学评分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
Q检验和
I2检验评估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并依据异质性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率指标完成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7篇原始研究文献,共计50 046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入组。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性角膜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8%(95%
CI:0.24~0.32)。培养阳性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占比分别为57%(95%
CI:0.52~0.62)和32%(95%
CI:0.28~0.37),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占比分别为8%(95%
CI:0.06~0.10)和1%(95%
CI:0.01~0.02)。近40年间,我国细菌性角膜炎中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最高,占23%(95%
CI:0.17~0.30),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8%(95%
CI:0.14~0.23)、肺炎链球菌占8%(95%
CI:0.06~0.1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95%
CI:0.04~0.08)、棒状杆菌占4%(95%
CI:0.03~0.07)以及大肠杆菌占4%(95%
CI:0.02~0.06)。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最敏感,大肠杆菌对氧氟沙星最敏感。
结论:近40年间我国细菌性角膜炎中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比例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比例逐渐下降。目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我国细菌性角膜炎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各种菌属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均有下降趋势,应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正确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文献关键词:
角膜炎;细菌;培养;病原学;药物敏感性;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佳敏;曹凯;张子俊;王乐滢;韦振宇;梁庆丰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佳敏;曹凯;张子俊;王乐滢;韦振宇;梁庆丰-.近40年我国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变化Meta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02):157-164
A类:
B类:
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病原菌分布,ScienceDirect,Embas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医院为基础,不限,设计类型,横断面研究,中英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成文,文献检索,数据提取,方法学,评分系统,质量评估,I2,检验评估,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原始研究,细菌培养,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致病菌,正确选择,感抗,抗菌药物治疗
AB值:
0.19490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