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连铸高铝氮积齿轮钢第三脆性区形成机制与控制
文献摘要:
钢中的Al、N含量对连铸及其后续加工热塑性和奥氏体晶粒度控制有重要影响,这也是高温渗碳钢与各种Al脱氧钢广泛关注的问题.使用Gleeble 38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测定了一种轨道交通用高铝氮积齿轮钢(SCM420H)的高温热塑性,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AlN析出热力学模型以及Schwerdtfeger热塑性特征值计算模型揭示了其第三脆性区的形成机制与调控途径.结果表明,高铝氮积齿轮钢第三脆性区低谷温度范围为750~850℃,这是由应力诱导先共析铁素体膜的产生与AlN粒子的大量析出共同导致的.Schwerdtfeger热塑性特征值计算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高铝氮积齿轮钢第三脆性区的上限温度与最小面缩率,但由其预测的热塑性曲线下限温度偏高,应进一步考虑先共析铁素体膜析出的影响,并依据Ar3温度对其进行修正.高Al高N齿轮钢第三脆性区的下限温度取决于其先共析铁素体开始析出温度,主要与钢种成分和铸坯冷却速率相关,连铸生产中可控性有限;但其上限温度则与铸坯应变速率、冷却速率以及钢中的Al、N含量和AlN析出行为均有关联,调控空间较大,应该是连铸生产中合理控制铸坯热塑性与表面裂纹倾向的正确途径.
文献关键词:
齿轮钢;热塑性;第三脆性区;先共析铁素体;铝氮积
作者姓名:
魏民;李海洋;董延楠;唐海燕;王得炯;张家泉
作者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钢事业部,江苏南京21003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民;李海洋;董延楠;唐海燕;王得炯;张家泉-.连铸高铝氮积齿轮钢第三脆性区形成机制与控制)[J].中国冶金,2022(09):64-72
A类:
铝氮积,SCM420H,Schwerdtfeger
B类:
连铸,齿轮钢,第三脆性区,奥氏体晶粒度,粒度控制,渗碳钢,脱氧,Gleeble,模拟试验,试验机,高温热塑性,差示扫描量热仪,DSC,AlN,热力学模型,特征值计算,调控途径,低谷,应力诱导,先共析铁素体,测高,下限温度,Ar3,析出温度,钢种,铸坯,冷却速率,率相关,可控性,应变速率,析出行为,该是,合理控制,表面裂纹
AB值:
0.2289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