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时间点警告对目击者记忆保护作用的差异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的警告在记忆重复提取过程中对目击者记忆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通过初步测试和人工智能技术编制了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的目击者记忆试验流程,初步试验共纳入46名正常健康被试,正式试验纳入101名正常健康被试。采用3(警告组别)×4(记忆测试时间)混合试验设计,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了101例正常健康被试(前警告组33人,无警告组30人,后警告组38人)的记忆状况。以三组被试在不同测试时间的记忆正确率、记忆被误导率、答题信心作为因变量,以警告组别和测试时间为自变量,分析不同测试时间各组被试之间记忆状况的差异。结果:(1)在前两次重复记忆测试中,前警告组的记忆正确率[(0.67±0.11),(0.67±0.12)]均高于无警告组[(0.58±0.15),(0.60±0.1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第三次重复记忆测试中,无警告组(0.60±0.13)及后警告组(0.63±0.12)的记忆正确率均低于前警告组(0.69±0.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在三次重复记忆测试中,前警告组与后警告组的记忆被误导率[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0.25(0.13,0.38)]均低于无警告组[0.63(0.34,0.78),0.63(0.34,0.75),0.63(0.25,0.7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在相同测试时间,三组被试两两之间的答题信心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误导信息之前给出警告对记忆的保护作用优于在误导信息之后给出警告,在前或在后警告对误导信息的抵御作用均持续有效。
文献关键词:
目击者记忆;错误记忆;误导信息;记忆重复提取;警告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钱慧昌;刘健
作者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合肥 230032;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科教部,杭州 310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钱慧昌;刘健-.不同时间点警告对目击者记忆保护作用的差异)[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07):647-651
A类:
目击者记忆,记忆重复提取
B类:
不同时间点,警告,步测,试验流程,初步试验,组别,记忆测试,测试时间,混合试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答题,因变量,第三次,心水,平均差,误导信息,出警,错误记忆
AB值:
0.15833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