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辽宁省2015-2020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掌握辽宁省蜚蠊密度、侵害率和种群构成,分析蜚蠊的季节消长变化趋势,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20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病媒生物监测点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较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20年辽宁省病媒生物监测点共捕获蜚蠊47 940只,平均密度为0.52只/张,侵害率为10.45%,蜚蠊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占捕获总数的97.91%.不同生境蜚蠊监测密度、侵害率差异较大,农贸市场和超市远高于其他生境,其次为餐饮行业、居民区,医院和宾馆较低.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5、2019和2020年呈单峰曲线,2018年呈双峰曲线,2016和2017年呈多峰曲线,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呈单峰曲线;蜚蠊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5-2018年呈单峰曲线,2019和2020年呈双峰曲线,农贸市场呈双峰曲线,餐饮行业和居民区呈单峰曲线.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最高峰均分布在7-9月.结论 辽宁省2015-2020年蜚蠊密度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侵害率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行业蜚蠊侵害严重.应加强监测和防制,结合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在蜚蠊活动高峰期7-9月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文献关键词:
蜚蠊;监测;季节消长;密度;侵害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纯玉;白玉银;张家勇;丁俊
作者机构: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感染与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辽宁沈阳110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纯玉;白玉银;张家勇;丁俊-.辽宁省2015-2020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2(02):225-229
A类:
侵害率
B类:
蜚蠊,监测结果,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收集整理,地级市,病媒生物,生物监测,监测点,Excel,不同年份,不同生境,密度差,以德,德国小蠊,农贸市场,超市,餐饮行业,居民区,宾馆,单峰曲线,双峰,多峰,最高峰,先下,再上,优势种,重点行业,高峰期,月前,综合防制,防制措施
AB值:
0.1933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