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组织形态学变化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3例(32只眼),其中男性15例(24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26±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定量记录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不同时间的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LSD- t检验或Bonferroni校正。 结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周,角膜上皮细胞处于修复期,表现为上皮基底细胞核增大、反射增强,上皮下可见活化细胞,浅基质肿胀呈海绵状,深基质肿胀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反射强。术后1个月,上皮基底细胞恢复,上皮下神经开始生长,浅基质持续呈海绵状肿胀,反射进一步增强,深基质肿胀呈更粗大的斑块或条索样结构并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内,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3.30, 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51±0.31)、(3.65±2.21)、(8.50±4.02)mm/mm 2,与术前的(14.60±2.57)mm/mm 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 P<0.05);不同时间点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2.48, 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2.00(1.00,5.75)、2.50(1.00,5.75)、79.00(64.25,94.00)个/mm 2,与术前的347.00(345.00,395.75)个/mm 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 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范围为(400.56±86.12)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402.13±89.20)、(399.88±85.92)、(399.69±85.9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80, P=0.455)。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后部基质细胞密度[术前为(260.6±33.2)个/mm 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64.4±44.5)、(263.9±37.6)、(266.3±40.2)个/mm 2]和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 707.1±152.6)个/mm 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 704.2±148.5)、(2 705.6±152.6)、(2 704.5±150.1)个/mm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1.38,1.01; P=0.259,0.351) 。结论: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和上皮下神经的改变呈现损伤修复的过程;角膜浅基质呈均匀的蜂窝状肿胀,深基质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肿胀;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相对稳定。
文献关键词:
圆锥角膜;显微镜检查,共焦;胶原;交联试剂;角膜基质
作者姓名:
杨青华;刘安琪;张建新;潘淑花;王丽强;黄一飞;施红英
作者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北京100853;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预防医学系,温州32503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青华;刘安琪;张建新;潘淑花;王丽强;黄一飞;施红英-.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组织形态学变化)[J].中华眼科杂志,2022(02):112-119
A类:
交联试剂
B类:
共聚焦显微镜,圆锥角膜,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早期,组织形态学,进展期,显微镜下,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中男,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基质结构,差异比较,重复测量,测量资料,Friedman,多重比较,LSD,Bonferroni,角膜上皮细胞,基底细胞,细胞核,海绵状,斑块状,条索状,射进,粗大,密度差,mm ,不同时间点,点角,前部,密度比,内角,角膜基质,后部,前为,损伤修复,蜂窝状,显微镜检查,共焦
AB值:
0.1738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