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利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影像组学诊断双表型肝细胞癌以及患者预后
文献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双表型肝细胞癌(DPHCC)作为HCC的一种亚型,被2015年纳入中国原发性肝癌病理诊断的循证实践指南,术前影像学对DPHCC的初步诊断对于临床决策至关重要,因为有证据表明CK7、CK19阳性HCC具有高侵袭性、增殖和迁移能力。为了描述DPHC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该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5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DPHCC的患者(观察组)和50例CK7、CK19阴性的HCC患者(对照组)(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利用放射组学平台分析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和肝胆期图像,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降维,多层感知器、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和K-近邻4个分类器来区分DPHCC与CK7和CK19阴性的HCC。Kaplan Meier生存分析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显示,DPHCC的最佳术前诊断能力可能来自于不同阶段和分类方法的组合。逻辑回归在门静脉期(0.740、0.780、0.766)、延迟期(0.893、0.700、0.798)、肝胆期(0.800,0.720,0.756)以及多层感知器在门静脉期(0.800、0.720、0.756)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表现较好。观察组患者1年DFS为69%,OS为78%。对照组患者1年DFS和OS分别为83%和8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组间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1、0.326),但DFS和OS在DPHCC患者中数值较低。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图像中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可用于诊断术前DPHCC。DPHCC比HCC更容易复发和导致死亡,提示DPHCC患者术后需要积极的管理。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吴茜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茜-.利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影像组学诊断双表型肝细胞癌以及患者预后)[J].中华医学杂志,2022(07):534
A类:
B类:
钆塞酸二钠,影像组学,双表型肝细胞癌,关死,大原,DPHCC,原发性肝癌,癌病,病理诊断,循证实践,实践指南,临床决策,CK7,CK19,侵袭性,增殖和迁移,迁移能力,术后病理,放射组学,动脉期,门静脉,肝胆期,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多层感知器,逻辑回归,近邻,分类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评估,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术前诊断,诊断能力,能来,分类方法
AB值:
0.2549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