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我国稻田甲烷主要减排措施的技术效应与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稻田是温室气体CH4的主要排放源,随着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全球性问题,如何降低CH4排放已经成为农业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公开发表的相关定位试验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冬闲田相比,填闲种植使水稻季CH4排放显著提高了25.81%;与常规模式相比,稻田复合种养模式(稻田养鸭、养鱼等)可以显著降低12.15%的CH4排放;有机肥还田显著提高了82.39%的CH4排放;有机肥经腐熟或发酵(堆肥、制沼气)后还田增加的CH4排放的增量(26.17%)低于直接还田;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可以减少61.1%的CH4排放,其中控制灌溉减排77.01%,其效果显著优于间歇性灌溉(55.35%);与不施氮相比,施用氮肥整体上会显著增加稻田的CH4排放量,其效果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免耕或少耕等可以降低12.74%的CH4排放;控释肥或施肥时配施生物抑制剂可显著降低18.52%的CH4排放;生物炭还田显著降低了23.34%的CH4的排放,其减排效果随着生物炭还田量的变化而先减弱再增加.综上,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对稻季CH4排放有不同的影响,复合种养、适当的施氮水平、将有机肥堆肥发酵后还田、控释肥或配施生物抑制剂、适当量的生物炭还田、节水灌溉以及免耕少耕等条件更有助于稻田温室气体CH4减排.
文献关键词:
稻田甲烷;减排措施;温室气体排放;农田管理措施;Meta分析
作者姓名:
刘珂纯;王旭东;赵鑫;张海林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引用格式:
[1]刘珂纯;王旭东;赵鑫;张海林-.我国稻田甲烷主要减排措施的技术效应与影响因素)[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01):61-70
A类:
B类:
稻田甲烷,减排措施,技术效应,CH4,排放源,关定,定位试验,冬闲田,填闲种植,水稻,常规模式,复合种养,种养模式,养鸭,养鱼,有机肥,腐熟,沼气,直接还田,节水灌溉,中控,控制灌溉,间歇性,施用,氮肥,上会,施氮水平,先降,免耕,少耕,控释肥,施肥,配施,生物炭还田,减排效果,还田量,先减,农田管理措施,放有,堆肥发酵,当量,温室气体排放
AB值:
0.3214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