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蛹虫草继代中菌株退化早期外部识别标志研究
文献摘要:
以蛹虫草菌株W5继代培养(8d转接1代)1~5代菌株(W5-1~W5-5)为研究对象,观察蛹虫草继代培养过程中菌落形态、细胞超微结构和活性氧含量的变化,以期揭示继代培养过程中蛹虫草菌株退化的早期外部识别标志.结果表明:蛹虫草W5菌株退化是个渐变的过程,继代培养至3代菌落形态、菌丝和孢子形态开始出现变化,节律环和颜色变化以及菌丝表面的缢裂和凹陷是3代的显著外部特征,可作为蛹虫草菌株退化的早期菌落形态识别标志.在蛹虫草W5菌株继代培养过程中,菌丝的细胞壁逐渐变薄,细胞核逐渐变大,线粒体逐渐肿胀变形,液泡逐渐增大,膜边体逐渐减少,圆球体逐渐溶解,形成脂滴和嗜锇颗粒.可以通过细胞中核仁是否显现、有无膜边体、有无液泡融合和自噬现象来早期判断菌株的退化程度.从3代开始菌丝细胞NBT染色颜色逐渐加深,反映细胞活性氧含量增加.细胞H2O2含量测定表明,3代H2O2含量显著高于前2代.基于线粒体与活性氧的紧密关系,认为线粒体结构和数量上的改变可能是蛹虫草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献关键词:
蛹虫草;继代培养;菌株退化;细胞;超微结构;活性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姜宛岑;王晨露;朱正州;赵英明;王蒴;范文丽;李天来
作者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园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农业大学),北方园艺设施设计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功能性蛹虫草重点实验室,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沈阳1101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姜宛岑;王晨露;朱正州;赵英明;王蒴;范文丽;李天来-.蛹虫草继代中菌株退化早期外部识别标志研究)[J].园艺学报,2022(04):851-860
A类:
B类:
菌株退化,识别标志,蛹虫草菌,W5,继代培养,8d,转接,培养过程,菌落形态,细胞超微结构,活性氧含量,菌丝,孢子,节律,颜色变化,凹陷,外部特征,形态识别,细胞壁,变薄,细胞核,液泡,圆球,球体,成脂,脂滴,过细,核仁,无膜,自噬,退化程度,NBT,细胞活性,H2O2,含量测定,紧密关系,线粒体结构
AB值:
0.26105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