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延缓好氧颗粒污泥解体的研究
文献摘要:
为探究外源信号分子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稳定性的影响,在SBAR系统中分别投加不同类型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并分析AGS胞外聚合物(EPS)相对含量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LC-MS)分析系统中信号分子的分布,基于BugBase物种表型预测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投加C12-HSL对微生物分泌EPS有明显促进作用,EPS含量达120.78mg·g-1,系统运行90 d未出现颗粒解体现象,可维持AGS稳定状态;信号分子投加后C10-HSL主要分布于水相,而C12-HSL和C14-HSL更容易进入泥相;信号分子投加后种群结构变化显著,革兰氏阴性菌属丰度都有不同提升,在投加C12-HSL之后优势菌属为可塑菌属(Plasticicumulans)丰度显著增加(可达18.14%)、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n_sensu_stricto_1).C12-HSL通过提高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属,并促进内源C14-HSL分泌,进而使EPS相对含量增加的方式延缓好氧颗粒污泥解体.
文献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AHLs;胞外聚合物;群体感应
作者姓名:
宋志伟;郑欢;谷新宇;卿卓霖
作者机构:
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务处,哈尔滨150028;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哈尔滨1500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志伟;郑欢;谷新宇;卿卓霖-.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延缓好氧颗粒污泥解体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12):95-103
A类:
Plasticicumulans,Clostridiumn
B类: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好氧颗粒污泥,解体,源信号,信号分子,AGS,SBAR,AHLs,胞外聚合物,EPS,相对含量,含量变化,质谱技术,LC,中信,BugBase,表型预测,微生物种群变化,C12,HSL,78mg,稳定状态,C10,水相,C14,种群结构,革兰氏阴性菌,优势菌,可塑,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梭菌,sensu,stricto,厌氧菌,群体感应
AB值:
0.3153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