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胃肠精神病学”的临床意义与干预策略
文献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患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精神疾病的病例越来越多。近年来,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显示,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疾病往往并存,且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菌-肠-脑轴”的互动异常。在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医患双方对其临床表现认知及重视程度不够、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欠缺及干预方式的全局观和整合观不足,造成当前该类疾病的疗效欠佳。本团队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提出“胃肠精神病学”的概念,并总结其临床干预策略需要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益生菌、益生元、菌群移植和心理认知等多学科介入。本文以“胃肠精神病学”为基础,对该类疾病的诊疗进行系统的阐述。
文献关键词:
肠道菌群;脑肠轴;功能性胃肠病;精神疾病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启仪;路聚保;秦环龙;李宁
作者机构: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 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 同济大学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 20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启仪;路聚保;秦环龙;李宁-.“胃肠精神病学”的临床意义与干预策略)[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2(09):771-776
A类:
B类:
精神病学,干预策略,患有,有功,功能性胃肠病,精神疾病,研究证据,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生理基础,脑轴,临床诊疗,医患双方,病理生理机制,干预方式,全局观,整合观,本团,临床经验,临床干预,生活方式改变,益生菌,益生元,菌群移植,心理认知,科介,肠道菌群,脑肠轴
AB值:
0.3589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