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胃肠间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20年回眸和思考:理论、实践、探索、创新
文献摘要: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20年前,靶向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应用于GIST治疗并取得巨大成功,从而使该少见的肿瘤引起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GIST临床诊疗与研究水平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病理诊断体系得以建立并深化完善,外科治疗逐步趋向规范化、微创化和整体化,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持续挑战GIST患者生存极限,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模式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在GIST相关研究方面,我国药物临床研究经历从模仿到尝试创新的探索,外科治疗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初步探索,内镜下治疗相关研究已经形成独具我国特色的鲜明风格,转化研究也已助力解决临床难题。未来,我国的GIST临床诊断与治疗必将更加规范化、微创化、精准化、综合化和全程化,针对临床焦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研究将是GIST领域未来方向。
文献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诊断;靶向治疗;外科手术;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曹晖;汪明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上海 2001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晖;汪明-.我国胃肠间质瘤临床诊疗与研究20年回眸和思考:理论、实践、探索、创新)[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08):1014-1024
A类:
B类:
胃肠间质瘤,临床诊疗,回眸,GIST,间叶源性肿瘤,KIT,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巨大成功,临床医师,长足进步,诊断与治疗,病理诊断,外科治疗,微创,创化,整体化,靶向药物,治疗模式,国药,正在进行,初步探索,内镜下治疗,鲜明风格,转化研究,综合化,全程化,焦点问题,多中心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未来方向,靶向治疗,外科手术
AB值:
0.3267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