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艾条挥发性组分随温度升高释放规律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系统考察艾条在不同顶空温度及燃烧条件下释放出的挥发组分组成及其主要组分的变化规律,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艾条的使用温度.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将艾条置于顶空温度为室温(25℃)至190℃及艾条燃烧条件下,收集其释放出的气体,取其1 mL注入6890/5973N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通过总离子色谱图(TIC)及丁酮内标法,计算艾条挥发性组分释放率;通过分析各挥发性组分的质谱图以及进行Nist 14标准质谱库匹配,定性分析各艾条挥发性组分;通过对比分析1,8-桉树脑及主要有害成分苯、甲苯、苯酚在不同顶空温度及燃烧条件下峰强度的变化规律,找出临床利用艾条的最佳温度.结果:室温和50℃时,艾条挥发性组分释放率很低,并随温度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在顶空温度为190℃时,艾条挥发性组分释放率达0.8642%,约为室温下的2161倍,燃烧后其陡降至0.0279%,比顶空温度190℃时降低了96.8%.在顶空温度为125℃及150℃时,艾条挥发性组分中典型有益成分1,8-桉树脑的含量最高,当顶空温度高于150℃时,其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在燃烧条件下,检测到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苯、甲苯、苯酚等.结论:燃烧条件下不利于艾条挥发油的高效利用,125~150℃为艾条挥发性组分最佳的释放温度,既有利于艾条有益挥发性组分的释放,又能较大程度抑制有害成分的产生.
文献关键词:
艾条;挥发性组分;有害成分;1;8-桉树脑;苯;甲苯;苯酮;释放规律
作者姓名:
陈丽;薛青松;薛启皓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上海市宜川中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丽;薛青松;薛启皓-.艾条挥发性组分随温度升高释放规律的研究)[J].中国针灸,2022(08):884-888
A类:
5973N,Nist
B类:
艾条,挥发性组分,释放规律,统考,顶空,燃烧条件,释放出,挥发组分,主要组分,使用温度,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色谱图,TIC,丁酮,内标法,释放率,质谱图,桉树,有害成分,甲苯,苯酚,峰强度,温度高,挥发油,苯酮
AB值:
0.2108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