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05-2016年中国东海鲐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及与海表面温度的关联
文献摘要:
根据2005-2016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我国东海鲐鱼捕捞数据,结合关键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计算各年鲐鱼渔场经纬度重心,量化鲐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进一步分析捕捞努力量在经度、纬度以及SST上的分布规律,并基于聚类法筛选出代表年份,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鲐鱼渔场内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鲐鱼渔场重心具有明显的年际和月间变化,7-9月渔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主要分布渔场SST为25~28℃.聚类分析将各月份渔场重心分为4类,其中2007和2015年渔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此外,鲐鱼渔场内SST与尼诺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代表年份2007和2015年分别对应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上升,渔场重心逐渐北移;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下降,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研究表明,中国东海鲐鱼渔场时空分布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调控的海表面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
文献关键词:
鲐鱼;时空分布;聚类分析;拉尼娜;厄尔尼诺;海表面温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宜锴;方星楠;余为;李曰嵩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 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宜锴;方星楠;余为;李曰嵩-.2005-2016年中国东海鲐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及与海表面温度的关联)[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03):710-720
A类:
B类:
东海,鲐鱼,海表面温度,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关键因子,sea,surface,temperature,SST,各年,经纬度,纬度重心,渔场重心,时空变化,捕捞努力量,经度,聚类法,气候事件,场内,年际,向东,东北方向,渔场分布,数具,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事件,海域,表面温度变化
AB值:
0.2250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