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表层海水细菌多样性
文献摘要:
细菌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了解海洋细菌的特征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潜在作用,本文利用纯培养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纯培养结果表明,自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表层海水中共分离275株可培养海洋细菌,隶属于4门49属75种.变形菌门是绝对优势类群(占总株数的68.7%),其次是放线菌门(21.5%)、拟杆菌门(9.1%)和厚壁菌门(0.7%).在属水平,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与弧菌属(Vibrio)是主要的优势属,共占总株数的30.0%.在3种分离培养基中,自1/10×2216E培养基中分离细菌的数目与种类最多(89株,30属);分离菌株中的细菌菌株有7、9与3个属分别仅在2216E、1/10×2216E及葡萄糖甘露糖(glucose-mannose,GM)培养基中生长.此外,共分离培养出50株细菌(26种)可能代表潜在新分类单元.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中印度洋和南海西部表层海水中共有23个门531个属.优势门类为变形菌门(72.2%)和拟杆菌门(15.3%),优势属为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24.4%)、盐单胞菌属(Halomonas,16.3%)和亚硫酸杆菌属(Sulfitobacter,13.9%).此外,中印度洋表层海水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南海西部(P<0.05),且细菌群落结构显著不同(P<0.05).综合纯培养与原位细菌数据得出,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海洋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文献关键词:
中印度洋;南海西部;表层海水;高通量测序;细菌多样性
作者姓名:
夏呈强;李毅;党延茹;察倩倩;贺晓艳;秦启龙
作者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夏呈强;李毅;党延茹;察倩倩;贺晓艳;秦启龙-.中印度洋与南海西部表层海水细菌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22(01):87-96
A类:
B类:
中印度洋,表层海水,细菌多样性,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中,海洋细菌,海洋环境,潜在作用,纯培养,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南海西部海域,可培,隶属于,变形菌门,绝对优势,优势类群,株数,放线菌,拟杆菌门,和厚壁,厚壁菌门,微杆菌,杆菌属,Microbacterium,弧菌,Vibrio,优势属,分离培养,2216E,分离菌株,甘露糖,glucose,mannose,GM,新分类单元,门类,Psychrobacter,盐单胞菌,Halomonas,亚硫酸,酸杆菌,Sulfitobacter,Shannon,Wiener,Pielou,均匀度指数,细菌群落结构,细菌数,开发研究
AB值:
0.298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