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飞秒激光产生的X射线双光谱成像
文献摘要:
在微介观诊断中往往因为空间限制,选择具有亮度高、单色性好、对比度强的特征谱线,而忽略了轫致辐射谱线.率先实验设计了特征谱线和轫致辐射谱线的双光谱诊断X射线光源的方法,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星光Ⅲ"激光装置飞秒激光束靶室上进行实验,激光功率密度大于1.6×1018 W/cm2,脉宽为30 fs,45°入射靶面.在入射靶前侧,设计了用于特征光谱成像的针孔成像光路,获得Cu纳米颗粒靶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焦斑图像,为76μm,大于刃边方法测得半径为54μm的焦斑.在靶后侧,设计了轫致辐射成像光路,利用PIX射线CCD获得2×5的圆形Ta组图像.实验表明,利用双光谱成像设计合理,适合微介观材料动态诊断,提高诊断效率.
文献关键词:
泵浦-探针技术;动态加载;纳米颗粒材料;X射线光源
作者姓名:
王洪建;叶雁;阳庆国;李泽仁;刘红杰
作者机构:
重庆工商大学 制造装备机构设计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7;重庆工商大学 机器人与激光智能制造研究所,重庆 40006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洪建;叶雁;阳庆国;李泽仁;刘红杰-.飞秒激光产生的X射线双光谱成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03):85-90
A类:
B类:
飞秒激光,双光谱,光谱成像,亮度高,单色性,对比度,特征谱线,轫致辐射,实验设计,光谱诊断,线光源,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星光,激光束,激光功率密度,脉宽,fs,入射,射靶,前侧,针孔成像,光路,焦斑,斑图,后侧,辐射成像,PIX,CCD,Ta,诊断效率,泵浦,探针技术,动态加载,纳米颗粒材料
AB值:
0.4611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