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功能
文献摘要:
[目的]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价新疆棉田重要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为有效发挥捕食性天敌在棉田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支撑.[方法]田间系统调查棉蚜种群数量,运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的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并分析相关性,以棉蚜检出率为依据研究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基于棉田和邻近苜蓿条带采集捕食性瓢虫的中肠对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的检出率分析捕食性瓢虫的取食偏好习性.[结果]2019~2021年,棉田棉蚜种群数量和捕食性天敌中肠棉蚜检出率均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和0.839;多异瓢虫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2019年当捕食性瓢虫采自苜蓿条带时,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52.50%、73.70%和27.95%,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0、21.10%和38.71%;当捕食性瓢虫采自棉田时,棉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18.11%、75.52%和49.53%,三叶草彩斑蚜在6月、7月和8月的检出率分别为92.12%、29.60%和5.61%.当棉蚜种群数量较少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苜蓿条带的三叶草彩斑蚜为主,当棉蚜和三叶草彩斑蚜同时发生时,捕食性瓢虫以取食栖息生境的蚜虫种类为主.[结论]利用DNA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作用.邻近棉田的苜蓿条带可以为捕食性天敌提供替代食物,对其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
文献关键词:
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捕食性天敌;检出率;棉田;苜蓿条带
作者姓名:
王冬梅;潘洪生;李海强;丁瑞丰;阿克旦·吾外士;刘建;李号宾
作者机构: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冬梅;潘洪生;李海强;丁瑞丰;阿克旦·吾外士;刘建;李号宾-.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功能)[J].新疆农业科学,2022(11):2661-2667
A类:
苜蓿条带
B类:
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敌对,棉蚜,定量评价,新疆棉,棉田,控害作用,害虫,生物防治,田间,系统调查,种群数量,中肠,捕食性瓢虫,三叶草,彩斑,取食偏好,习性,多异瓢虫,少时,栖息生境,蚜虫,以定,替代食物,保育作用
AB值:
0.1358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