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文献的针刺捻转量效关系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针刺捻转量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临床与科研中针刺捻转刺激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发表的针刺捻转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文献,分析针刺捻转手法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对捻转手法的作用力、作用时间进行归纳,并分析刺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59篇文献,研究对象涉及健康人、患者以及模型动物.临床试验文献显示,针刺捻转手法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影响,不同捻转刺激量的针刺效应存在差别,捻转的强度、方向、频率均对疗效产生影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针刺捻转手法可通过不同途径介导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干预病理过程.11篇文献比较了不同捻转刺激量的量效差异,采用的幅度范围为0~720°,频率为0~480次/min,操作时间为10 s~5 min,随着参数值的增大,刺激的强度越大,大部分研究发现中小刺激量的针刺疗效优于重刺激,但刺激强度大小的描述缺乏统一认识.结论 目前针刺捻转刺激量的研究缺乏不同参数的对照,难以比较最佳刺激效应,后续研究应进一步规范针刺手法研究的试验设计,综合分析量效规律,选择适当的刺激量,提高针刺疗效.
文献关键词:
针刺;捻转;刺激量;量效关系;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以皓;黄淦;黄志霖;杨光至;张雪莲;代安洪;罗春洪;施静
作者机构: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650500;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以皓;黄淦;黄志霖;杨光至;张雪莲;代安洪;罗春洪;施静-.基于文献的针刺捻转量效关系研究现状分析)[J].中医杂志,2022(09):882-888
A类:
B类:
捻转,量效关系,刺激量,万方数据库,WF,VIP,转手,临床试验,动物实验,作用力,作用时间,健康人,模型动物,针刺效应,导调,生命活动,病理过程,文献比较,操作时间,参数值,针刺疗效,刺激强度,统一认识,同参数,针刺手法
AB值:
0.2420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