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患者资料。根据骨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改良组14例(接受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为(39.4±7.3)岁;传统组20例(接受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2±6.6)岁。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评估骨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18~3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改良组EFT[(3.9±1.6)个月]显著短于传统组[(9.8±2.2)个月],EFI[(0.48±0.09)个月/cm]显著低于传统组[(1.42±0.32)个月/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SAS评分[(48.1±4.7)分]显著低于传统组[(61.2±6.2)分]、人均并发症数[(0.8±0.4)种/例]显著少于传统组[(1.4±0.3)种/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骨愈合结果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满意分别为13、12例,不满意分别为1、8例;Ⅱ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8例,未发现分别为13、12例;Ⅲ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9例,未发现感染分别为13、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讨论:与传统骨搬运技术相比,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展现出更好的效果,具有EFT短、EFI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文献关键词:
胫骨骨折;骨髓炎;硫酸钙;骨搬运;髓内钉
作者姓名:
姬帅;马腾;王谦;李明;任程;戚鸿飞;杨彦玲;黄强;李忠;张堃
作者机构:
延安大学医学院,延安 716000;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西安 710054
引用格式:
[1]姬帅;马腾;王谦;李明;任程;戚鸿飞;杨彦玲;黄强;李忠;张堃-.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08):650-657
A类:
B类:
骨搬运技术,胫骨远端,骨髓炎,疗效比较,踝关节融合,载抗生素硫酸钙,关节面,西安交通大学,学医,骨科,骨缺损修复,修复方式,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Ilizarov,研究和应用,ASAMI,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功能恢复,恢复情况,Paley,分类标准,并发症情况,可比性,骨愈合,患者满意,钉道感染,端节,节段性骨缺损,胫骨骨折,髓内钉
AB值:
0.2180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