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草情诊断研究
文献摘要: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草地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准确的草情诊断对该地区的生态稳定和畜牧业发展具重要意义,可更好的指导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观测资料和野外采样数据,通过构建草情诊断基准值,结合草地覆盖度和产草量的变化率,根据加权求和计算出草情指数,诊断分析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后草地植被生长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自2005年工程实施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多年平均草情指数是3.47,草情状况较好,空间上呈现西南向东北方向变好的格局.草情状况极好、较好和中等的草地面积占比均显著高于草情极差和较差的草地面积占比.12年间草情指数变异系数为12.47%,草情年间变化呈现轻微波动.其中80.32%的草地草情状况无显著变化(P>0.05),14.61%的草情状况下降趋势显著,5.07%的草地草情状况上升趋势显著(P<0.05).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各园区的年均草情指数为黄河源园区(3.78)>长江源园区(3.61)>澜沧江源园区(3.15),草情状况较好.三个园区2/3以上的草地的草情无显著变化趋势;黄河源园区变化趋势显著变差的面积占比最高(17.74%),澜沧江源园区最低(13.49%);变化趋势显著变好的面积占比最高的为长江源园区(6.46%),最低的为澜沧江源园区(3.46%).自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后,草情呈现较好状况,但部分区域呈现下降的趋势,应继续加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草情状况的长期监测,进行合理的草情诊断,加大草情状况较差区域的生态保护.
文献关键词:
草情指数;基准值;遥感;高寒草地;三江源
作者姓名:
王穗子;张雅娴;樊江文;张海燕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成都 61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穗子;张雅娴;樊江文;张海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草情诊断研究)[J].生态科学,2022(01):100-109
A类:
草情指数
B类:
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地,诊断研究,建设工程,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稳定,畜牧业发展,三江源区,保护和发展,长时间序列,遥感观测,观测资料,采样数据,基准值,草地覆盖度,产草量,加权求和,诊断分析,生态工程,工程实施,草地植被,植被生长,生长变化,情状,南向东,东北方向,变好,极好,草地面积,极差,指数变异,三江源国家公园,各园,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自生,生态保护工程,继续加强,长期监测,大草
AB值:
0.2578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