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肥胖类型对男性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对男性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2月至2021年8月可疑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男性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一日法静息和负荷 13N-氨水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心肌灌注显像。以体重指数(BMI)≥28 kg/m 2为判定全身肥胖的标准,以腰围≥90 cm为判定腹型肥胖的标准,以负荷心肌血流量(MBF)<2.3 ml·min -1·g -1或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2.5为判定CMD的标准。依据BMI及腰围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患者的MBF、CFR、CMD患病率,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心功能间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136例研究对象。依据BMI和腰围被分为对照组( n=45),单纯腹型肥胖组( n=53)和复合型肥胖组( n=38)。3组间的静息M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2, P=0.994)。单纯腹型肥胖组[(2.44±0.85)ml·min -1·g -1]及复合型肥胖组[(2.49±0.71)ml·min -1·g -1]负荷MBF较对照组[(2.82±0.64)ml·min -1·g -1]低( P均<0.05),但前两组间的负荷M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72)。单纯腹型肥胖组的CFR低于对照组(2.87±0.99比3.32±0.62, P=0.012),复合型肥胖组的CFR(3.02±0.91)虽然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17)。单纯腹型肥胖组(62.3%)及复合型肥胖组(52.6%)的CMD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22.2%)( P均<0.01)。腰围( OR=1.057,95% CI:1.013~1.103, P=0.011)是男性CM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在非阻塞性冠心病的男性患者中,腹型肥胖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下降有关,单纯腹型肥胖的男性患CMD的风险最大。
文献关键词:
肥胖;男性;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心肌血流量;微循环
作者姓名:
王若楠;武萍;姚玘;皇甫世豪;张珺;张楚欣;李莉;周海涛;孙琦婷;闫蕊;武志芳;杨敏福;王跃涛;李思进
作者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分子影像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1;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太原030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043;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常州213003
引用格式:
[1]王若楠;武萍;姚玘;皇甫世豪;张珺;张楚欣;李莉;周海涛;孙琦婷;闫蕊;武志芳;杨敏福;王跃涛;李思进-.不同肥胖类型对男性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11):1080-1086
A类:
B类:
肥胖类型,非阻塞性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可疑,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一日,静息,13N,氨水,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心肌灌注显像,体重指数,m ,腰围,腹型肥胖,心肌血流量,MBF,ml,min ,g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患病率,血流动力学参数,复合型肥胖
AB值:
0.1549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