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功率短时程隔离上腔静脉联合常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在肺静脉隔离的基础上,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进行上腔静脉隔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80例,对其中上腔静脉内伴有触发电位且肌袖长度≥3 cm者行上腔静脉隔离,最终纳入符合条件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入高功率组和常规功率组,每组30例。有效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点数、隔离时间、消融时间,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过程中发生的爆裂声(POP)、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全因死亡。结果:高功率组消融14(13,15)个点后达到了上腔静脉隔离,少于常规功率组的20(18,22)个点( P<0.001)。高功率组上腔静脉隔离时间为8(7,9)min,短于常规功率组的17(14,20)min( P<0.001)。高功率组消融放电时间为78.0(71.1,80.0)s,短于常规功率组的200.0(167.5,212.5)s( P<0.001)。高功率组阻抗下降20.00(18.75,21.00)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5%),较常规功率组的12.00(11.75,13.25)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2%)下降更为明显( P<0.001)。高功率组1例(3.3%)患者发生POP,常规功率组3例(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和死亡。 结论: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上腔静脉隔离安全、有效。
文献关键词: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可行性研究;高功率短时程消融;上腔静脉隔离
作者姓名:
段江波;何金山;吴寸草;王龙;李鼎;昃峰;周旭;苑翠珍;杨丹丹;李学斌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室,北京 100044
引用格式:
[1]段江波;何金山;吴寸草;王龙;李鼎;昃峰;周旭;苑翠珍;杨丹丹;李学斌-.高功率短时程隔离上腔静脉联合常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11):1069-1073
A类:
肌袖,爆裂声
B类:
随机对照试验,肺静脉隔离,阵发性心房颤动,上腔静脉隔离,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静脉内,袖长,符合条件者,隔离时间,安全性观察,POP,心脏压塞,膈神经,神经损伤,窦房结,全因死亡,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可行性研究,高功率短时程消融
AB值:
0.1605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