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种类与分布
文献摘要:
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按照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四川小寨子沟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期间共计230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46个调查网格,共计7159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获得野生兽类的独立有效记录总计6071次,共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3科22种.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2种.调查记录的黄鼬(Mustela sibirica)为保护区新记录.研究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等18种兽类的分布网格数均不低于10,而对应的网格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均排在前列,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下均拍摄到较多种类的兽类物种(18~20种),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内均有多种兽类物种存在集群现象(7~13种)且绝大部分兽类物种存在跨海拔活动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资源较为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一定程度上表明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文献关键词:
小寨子沟国家级保护区;红外相机技术;兽类;相对多度指数;网格占有率
作者姓名:
彭波;李生强;伏勇;雷小军;赵军;孟庆玉;贺飞;廖光炯;杨旭;陈鑫;杨志松
作者机构: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 北川 622750;成都筑智境然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成都兴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彭波;李生强;伏勇;雷小军;赵军;孟庆玉;贺飞;廖光炯;杨旭;陈鑫;杨志松-.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种类与分布)[J].四川林业科技,2022(03):25-35
A类:
濒危兽类,小寨子沟国家级保护区
B类:
红外相机技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类与分布,抽样方案,周边区域,布设,大中型兽类,持续监测,测位,调查网,机工,工作日,总计,II,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评为,EN,VU,NT,黄鼬,Mustela,sibirica,新记录,中华斑羚,Naemorhedus,griseus,野猪,Sus,scrofa,黑熊,Ursus,thibet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网格数,网格占有率,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在,不同功能区,功能区域,均拍,绝大部分,跨海,珍稀濒危,种群数量,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AB值:
0.3973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