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海南长臂猿破碎化生境中食物资源可利用性分析
文献摘要:
食物种类及其可获得性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对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C群生境内食源植物种类、数量、食物可获得性及主要取食植物的径级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共记录到64种食源植物(标记胸径≥5cm的乔木1 484株).海南长臂猿以高大粗壮的食源植物为主要采食对象.这些乔木型食源植物结果率超过50.0%的有15种,占C群全部乔木型采食植物种数的28.8%;结果率最高的是海南单籽暗罗(Monoon laui,76.7%),最低的是鹅掌柴(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9.6%).18种长臂猿主食食源乔木中,白肉榕(Ficus vasculosa)、斜叶榕(Ficus tinctoria)等15种食源植物的植株呈增长型结构.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a)、二色波罗蜜(Artocarpus styracifolius)为稳定型结构,而桃榄(Pouteria annamensis)为衰退型结构.提示海南长臂猿食物供应植物仍处于年轻状态,但这些食源植物并非每年结果,每年都能结果的仅37种(71.2%),采食树种的结果率高低不受海拔影响,而与树高和胸径显著相关.海南长臂猿在果实稀少的旱季会采食一定量的树叶(15.6%),这种不稳定的食物供应将影响海南长臂猿的种群复壮.
文献关键词:
食物组成;食源植物的增长类型;食物的可获得性;海南长臂猿
作者姓名:
邓怀庆;任宝平;刘赟;周江
作者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01;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口 571158;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怀庆;任宝平;刘赟;周江-.海南长臂猿破碎化生境中食物资源可利用性分析)[J].兽类学报,2022(06):615-623
A类:
hainanus,食物可获得性,Monoon,laui,Heptapleurum,heptaphyllum,vasculosa,斜叶榕,axillaria,styracifolius,Pouteria,annamensis,食源植物的增长类型,食物的可获得性
B类:
海南长臂猿,破碎化,食物资源,资源可利用性,食物种类,基本条件,生境质量评价,Nomascus,群生,内食,植物种类,取食,径级结构,录到,胸径,5cm,乔木,粗壮,采食,木型,结果率,物种数,鹅掌,主食,白肉,Ficus,tinctoria,植株,增长型,南酸枣,Choerospondias,波罗蜜,Artocarpus,稳定型,食物供应,树种,海拔影响,树高,稀少,旱季,一定量,树叶,种群复壮,食物组成
AB值:
0.2859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