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不同夏作物-冬小麦种植制度的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研究
文献摘要:
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下降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改善土壤物理质量.本试验于2016年设置连续夏绿豆-冬小麦(MB-WW,T1)、2年夏玉米-冬小麦+2年夏绿豆-冬小麦(2aSC-WW+2aMB-WW,T2)及连续夏休闲-冬小麦(SF-WW,T3)3种种植制度,分析实施第3和4年的土壤物理质量,以探索潜在的适宜于改善研究区土壤物理质量的种植制度.结果表明:T1处理下冬小麦收获后0~30 cm各土层毛管孔隙度较T2和T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9.20~28.49%和18.86-31.86%.此外T1处理夏播作物收获后,10-2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T2显著增加了6.37%,20-3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和储水量较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7.87%和4.70%.相较于T3,冬小麦和夏播作物收获后T1和T2处理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偏离值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对土壤物理质量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连续夏绿豆-冬小麦种植制度可能是改善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潜在的措施之一.
文献关键词:
土壤退化;种植制度;夏播作物;冬小麦;土壤物理质量;黄土高原东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昌斌;祁泽伟;马茹;徐伟;张泽燕;郑海泽;薛建福
作者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态与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山西临汾04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昌斌;祁泽伟;马茹;徐伟;张泽燕;郑海泽;薛建福-.基于不同夏作物-冬小麦种植制度的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物理质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11):30-37
A类:
土壤物理质量,2aSC,WW+2aMB,夏播作物
B类:
冬小麦种植,种植制度,黄土高原东部,农田土壤,质量研究,绿豆,夏玉米,SF,宜于,改善研究,小麦收获,土层,毛管,管孔,储水量,土壤质量,下土,土壤容重,总孔隙度,三相,综上所述,土壤退化
AB值:
0.1258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