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李菊莲运用针药结合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文献摘要:
李菊莲主任医师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李老师在面瘫急性期重用风穴,用泻法以祛风,常用穴位:风池、风府、太冲;发病初期用缪刺法针刺健侧,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常选用双侧耳尖点刺放血以活血祛风.李老师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正散辨证加减治疗,常加白芷、菊花等引经药,直达病所.风寒阻络者加荆芥、防风、紫苏叶;风热阻络者加金银花、连翘、夏枯草;瘀血阻络者加桃仁、红花、鸡血藤;痰瘀互结者加瓜蒌、胆南星.此外,药物除内服外,将药渣与葱白同煎,外熏于面部.面瘫恢复期,李老师主张针刺患侧,常可一针透两穴或多穴,且可使用电针.面瘫后遗症期,李老师常在远端取穴时加入穴性偏补益的穴位,用药在祛风通络的同时,加入益气养血之品,以扶正祛邪.同时,后遗症期患者病情向愈,处于针刺疲劳期,可选用穴位埋线法,一方面可持续刺激穴位,另一方面,可缓和患者畏针情绪.
文献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分期论治;缪刺法;牵正散;李菊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罗莹瑞;李菊莲;李娜;宁子铭
作者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 73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莹瑞;李菊莲;李娜;宁子铭-.李菊莲运用针药结合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J].河南中医,2022(04):542-546
A类:
李菊莲
B类:
针药结合,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主任医师,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李老师,重用,泻法,风池,风府,太冲,缪刺法,健侧,侧耳,耳尖,尖点,点刺放血,活血,针刺治疗,牵正散,辨证,加减治疗,白芷,菊花,引经药,直达,风寒阻络,荆芥,防风,紫苏叶,风热,热阻,金银花,连翘,夏枯草,瘀血阻络,桃仁,红花,鸡血藤,痰瘀互结,瓜蒌,胆南星,内服,药渣,葱白,患侧,一针,电针,远端取穴,补益,祛风通络,益气养血,扶正祛邪,患者病情,穴位埋线法,可缓和
AB值:
0.40941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