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拟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80例,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0.75%罗哌卡因0.33 mL(2.50 mg)、0.50 mL(3.75 mg)、0.67 mL(5.0 mg)复合地佐辛PCEA分娩镇痛,宫口开至2~3 cm时进行无痛分娩,L2~L3间隙穿刺,头侧置管行PCEA,宫口开全时停止PCEA.比较三组镇痛前(T0)、镇痛15 min(T1)、宫口全开(T2)、胎儿娩出(T3)、胎盘娩出(T4)及缝合会阴(T5)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统计各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开始至宫口全开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统计各组达目标麻醉平面时镇痛药物用量及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各组产后出血量及最终分娩方式,采用新生儿阿氏评分法(Apgar)评定新生儿窒息情况,并行脐血血气分析,统计各组分娩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5时点三组VAS评分均较T0时点降低(P<0.05),B、C组T1~T5时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三组改良Bromage分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镇痛起效时间较A组更快,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较A组缩短,达目标麻醉平面镇痛药物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均较A组减少(P<0.05),B、C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量、最终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1min、5 min Apgar评分、pH值、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0.50mL(3.75mg)复合地佐辛PCEA分娩镇痛在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满意,对产程、宫缩、母婴影响小,具有运动神经阻滞、感觉神经阻滞分离优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文献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罗哌卡因;地佐辛;分娩镇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雪;傅玉纯;冯丽娥;刘朝晖;谭刚
作者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北京100730;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北京102600;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北京102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雪;傅玉纯;冯丽娥;刘朝晖;谭刚-.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01):57-62
A类:
B类: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无痛分娩,效果观察,PCEA,临床价值,北京协和医院,自然分娩,初产妇,余数,分娩镇痛,宫口,L2,L3,置管,T0,全开,胎儿,娩出,胎盘,T4,缝合,合会,会阴,T5,视觉模拟评分,VAS,Bromage,下肢运动,运动神经,神经阻滞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开时,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时间,麻醉平面,镇痛药物,药物用量,产妇镇痛,镇痛泵,按压次数,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阿氏评分,评分法,Apgar,新生儿窒息,脐血,血气分析,分娩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时点,第二产程时间,指标对比,1min,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不良反应发生率,50mL,75mg,镇痛效果,宫缩,母婴影响,感觉神经
AB值:
0.282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