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潜在地是幸福的"到"实现地是幸福的"——论亚里士多德对实践原理的论证
文献摘要: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因其单纯自然的感觉-运动能力正在成为愿意"听从逻各斯"的感觉-行动能力,且一个伴随着实践理智的思考并与它相一致的欲求正在他的身上生成,一个实践者已"潜在地是幸福的",但还未"实现地是幸福的".因为,幸福是灵魂"依照德性的实现",而他还不是"有德性的".在"潜在地是幸福的"与"实现地是幸福的"之间似乎存在一条"鸿沟".亚里士多德为此作出这样的论证:一个实践者若好像知道(即不是不知道)那些细节地,好像因一件事物自身善之故而出于选择地,并好像出于稳定和不变的品性地,像一个有德性的人那样去做合德性的事,就会变得具有德性,变得只要愿意就能运用其实践地获得的德性而思考和行动,成为有德性的人.因为,能力、感受与品性这三种生成于其灵魂的性质状态将由于这样的行动而基于其自然获得新的发展,并生长成为其灵魂的实践性的生命的"新的自然".而由于这种发展,一个实践者将"实现地是幸福的".
文献关键词:
幸福;"是幸福的";实现;实践;实践者
作者姓名:
廖申白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北京 1008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廖申白-.从"潜在地是幸福的"到"实现地是幸福的"——论亚里士多德对实践原理的论证)[J].云梦学刊,2022(05):63-77
A类:
B类:
潜在地,亚里士多德,运动能力,听从,逻各斯,行动能力,着实,理智,相一致,欲求,上生,实践者,德性,鸿沟,好像,节地,物自身,故而,选择地,品性,那样,长成
AB值:
0.2847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