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石氏颈椎旋扳法操作者上肢发力肌肉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石氏颈椎旋扳法两种术式(颈椎旋转扳法、颈椎旋提扳法)操作者上肢发力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选取1名熟练掌握石氏颈椎旋扳法的手法操作者,对20名施术对象分别完成2次同一体位下的颈椎旋扳法的操作,采集操作者右侧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表面肌电信号数据,分析总结颈椎旋转扳法、颈椎旋提扳法操作者上肢发力肌肉表面肌电特征.结果 ①颈椎旋转扳法操作过程中,肌肉激活顺序依次为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肱三头肌、肱桡肌、胸大肌,肌肉放电持续时间长短与激活顺序一致;贡献率最大的肌肉是肱二头肌,最小的肌肉是胸大肌.②颈椎旋提扳法操作过程中,肌肉激活顺序依次为肱桡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肌肉放电持续时间顺序依次为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其中肱桡肌放电持续时间最长,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放电持续时间接近,胸大肌放电持续时间最短;贡献率最大的肌肉是肱桡肌,最小的肌肉是胸大肌.③与颈椎旋提扳法比较,颈椎旋转扳法操作时肱桡肌积分肌电值、均方根值偏小(P<0.01),肱二头肌、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偏大(P<0.05,P<0.01),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肱三头肌均方根值偏大(P<0.05,P<0.01).结论 实施颈椎旋转扳法的主力肌肉为肱二头肌,实施颈椎旋提扳法的主力肌肉为肱桡肌;针对肱桡肌和肱二头肌的肌肉训练可以为手法操作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
文献关键词:
颈椎旋扳法;颈椎病;石氏伤科;表面肌电信号;骨错缝;筋出槽;手法医学
作者姓名:
邓真;王乐军;王辉昊;廉由之;商海滨;李国中;詹红生
作者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中医伤科 上海 201999;詹红生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 上海201203;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 上海 20009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 上海 2012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真;王乐军;王辉昊;廉由之;商海滨;李国中;詹红生-.石氏颈椎旋扳法操作者上肢发力肌肉表面肌电特征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04):14-18
A类:
颈椎旋扳法,手法医学
B类:
操作者,上肢,表面肌电特征,术式,表面肌电信号,信号特征,熟练掌握,手法操作,施术,同一体位,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号数,操作过程,肌肉激活,时间最短,积分肌电值,均方根值,偏大,肌肉训练,有利条件,颈椎病,石氏伤科,骨错缝,筋出槽
AB值:
0.159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