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低浓度职业性苯乙烯接触对线粒体DNA拷贝数和微核率的影响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接触低浓度苯乙烯对线粒体DNA含量和微核率的影响,以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方法 招募上海某塑料生产企业接触苯乙烯的男性工人127名为研究对象,检测工作车间空气中苯乙烯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乙烯的尿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肌酐进行校正;按照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将≤0.000 9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低接触组,>0.000 9~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中接触组,>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则纳入高接触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工人外周血的线粒体DNA含量,通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结果 工作场所定点采样显示环境空气中苯乙烯浓度低于1.2 mg/m3,尿中苯乙醇酸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0.001 1(0.000 8,0.001 8)mg/g(以肌酐校正).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接触组相比,中接触组工人的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升高0.271(P=0.042);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每升高1个单位,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降低0.227(P<0.01).泊松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微核率升高至原来的1.043倍(P<0.001);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并非微核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即使是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苯乙烯接触亦可引起线粒体DNA拷贝数水平的改变,但未引起微核率的遗传毒性指标的改变,提示低浓度的苯乙烯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引起早期效应.
文献关键词:
苯乙烯;尿中代谢物;苯乙醇酸;线粒体DNA拷贝数;微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家豪;黄沪涛;孙原;赵乾魁;王翔;侯强;张雪涛;刘武忠;孙品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 20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家豪;黄沪涛;孙原;赵乾魁;王翔;侯强;张雪涛;刘武忠;孙品-.低浓度职业性苯乙烯接触对线粒体DNA拷贝数和微核率的影响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05):517-523
A类:
尿中代谢物,苯乙醇酸,mtDNAcn
B类:
职业性,苯乙烯,拷贝数,微核率,生物标志,招募,生产企业,检测工作,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肌酐校正,低接触,实验检测,人外周血,胞质分裂,微核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工作场所,环境空气,中位数,四分位数,广义线性模型,组工,自然对数,对数转换,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泊松回归,职业接触,接触限值,遗传毒性
AB值:
0.1773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