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碎屑流冲击下桩梁组合结构拦挡效果及受力特征研究
文献摘要:
以高位泥石流、 碎屑流区桩梁组合新型拦挡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已有桩梁组合结构的基础上,运用颗粒流分析仿真程序、通用显示动力分析程序分别对碎屑流冲击下单排、多排桩林及桩梁组合结构拦挡效果、不同位置桩梁组合结构拦挡效果对比模拟以及桩梁组合结构受力特征模拟研究,探讨了拦挡结构阻挡后碎屑流堆积特征和结构应力传递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碎屑流中较大粒径颗粒与拦挡结构、两侧沟道边界接触形成的桩-巨石力链拦挡效应可有效阻挡、迟滞后续碎屑流运动,桩梁组合结构桩-巨石力链拦挡效应最佳;第一排桩和第二排桩之间改流区进一步抑制了碎屑流速度;桩梁组合结构在设计布置位置时,一方面要考虑在碎屑流启动、势动转换过程中尽早抑制碎屑流速度,另一方面仍需重视库容的设计,谨防跃顶造成部分碎屑流逃逸,在上述二者之间选择最优解进行位置布置;碎屑流巨石冲击桩梁组合结构时,冲击应力将通过连梁分散传递到后排桩,连系梁两端连接部分的应力几乎达到屈服强度,需加强配筋.
文献关键词:
碎屑流;桩梁组合结构;数值仿真;堆积特征;拦挡效果
作者姓名:
王文沛;殷跃平;胡卸文;李滨;刘明学;祁小博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100081;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 61003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文沛;殷跃平;胡卸文;李滨;刘明学;祁小博-.碎屑流冲击下桩梁组合结构拦挡效果及受力特征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22(06):1081-1089
A类:
桩梁组合结构,拦挡效果
B类:
受力特征,泥石流,颗粒流,流分析,仿真程序,动力分析,分析程序,下单,单排,多排,排桩,不同位置,效果对比,结构受力,阻挡,堆积特征,结构应力,应力传递,大粒径,沟道,巨石,力链,迟滞,碎屑流运动,第一排,第二排,设计布置,布置位置,转换过程,库容,谨防,逃逸,最优解,连梁,后排,连系,系梁,屈服强度,配筋
AB值:
0.2667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