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6至2020年上海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细菌性肠炎病原菌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肠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分析儿童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总结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就诊治疗的细菌性肠炎患儿的粪培养菌种结构、药物敏感性,同时对比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共173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21 d~15岁,中位年龄2.00(1.10,3.54)岁。夏季及秋季发病比例最高,分别为40.5%和29.5%。粪便中共培养出173株细菌,沙门菌148株(85.6%),大肠埃希菌18株(10.4%),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志贺菌2株。沙门菌感染患儿粪便中白细胞检出比例为101/141(71.6%),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感染者[4/16(25.0%)](
χ2=14.1,
P<0.001);沙门菌感染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8 mg/L比例为88/113(77.9%),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感染者[6/13(46.2%)](
χ2=4.63,
P=0.03)。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在85%以上;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定及头孢曲松敏感性在75%以上;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低于30%,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在20%~40%;未培养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
结论:1~3岁儿童夏秋季节容易患细菌性肠炎。引起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沙门菌及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感染患儿粪便中更易检出白细胞,外周血C-反应蛋白增高比例更高。细菌性肠炎患儿推荐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及以上抗生素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进行经验性治疗,喹诺酮类敏感性下降。
文献关键词:
儿童;细菌性肠炎;病原菌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卫春;潘秋辉;曹清;王静;陈文娟;周雅娟;周媛婕;沈楠;罗丽娟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 2001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卫春;潘秋辉;曹清;王静;陈文娟;周雅娟;周媛婕;沈楠;罗丽娟-.2016至2020年上海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细菌性肠炎病原菌及其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11):891-894
A类:
B类:
儿童专科医院,细菌性肠炎,临床特征分析,耐药情况,临床诊治,我院,养菌,菌种,药物敏感性,同时对比,大肠埃希菌感染,染患,发病比例,粪便,共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沙门菌感染,感染者,患儿外周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头,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喹诺酮类药物,未培养,碳青霉烯类耐药,耐药菌株,夏秋季节,高比例,三代头孢,头孢菌素,经验性,性治疗,病原菌药敏试验
AB值:
0.2361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