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恶性肿瘤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
文献摘要:
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之一,对患者的抗肿瘤治疗产生较大影响,且存在一定死亡风险.目前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多以类固醇作为常用的基础药物,中医辨证施治以"治火、治气、治血"为主要治则.全文综述近年来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情况、发生机制、管理与诊断、治疗,以期实现早期诊断并专业的治疗,使患者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拥有更长生存期.
文献关键词:
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
作者姓名:
张璐宁;谢长生
作者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璐宁;谢长生-.恶性肿瘤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J].肿瘤学杂志,2022(03):191-196
A类:
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
B类:
肿瘤免疫,发生机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治疗,定死,死亡风险,诊断标准,类固醇,中医辨证施治,治火,治气,治血,治则,发病情况,长生存,生存期,中西医治疗
AB值:
0.2032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