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颈侧小切口行甲状旁腺切除术临床观察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评估颈侧小切口施行甲状旁腺探查、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21年4月至11月行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49.32±13.79)岁,范围为28~86岁,所有患者术前以彩超引导纳米碳注射定位肿大甲状旁腺。记录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采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颈侧小切口入路甲状旁腺切除术3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9例(包括双颈侧小切口切除2例,单侧甲状腺包块切除+肿大甲状旁腺切除术2例,巨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1例,单纯局部麻醉下切除1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双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全切+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12例(包括双侧甲状腺包块切除+双侧甲状旁腺全切+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2例,局麻+颈丛神经阻滞下切除2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1例)。其中原发性甲旁亢和继发性甲旁亢的平均手术时间(54.74±27.71、74.14±31.7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11±5.05、14.43±10.94)ml、平均术后引流量(14.37±24.64、26.36±32.87)ml、平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11.59±16.46、26.65±56.38)pg/ml、平均住院时间(10.00±5.09、10.96±4.5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2%、0%)。结论: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探查或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术式既可避免对甲状腺组织的刺激和损伤,也可同时完成甲状腺探查术和甲状旁腺探查术。可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充分评估后选择相应的麻醉方式。
文献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局部麻醉;颈侧小切口;甲状旁腺切除术;喉返神经
作者姓名:
宋靖宇;孔令泉;李凡;李云海;肖俊;伍娟;田申;庞华;刘丽萍;李茂萍;彭晓琼;彭钰蓓;马可欣;厉红元;吴凯南
作者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重庆 400016;四川省邻水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广安 6385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重庆 400016
引用格式:
[1]宋靖宇;孔令泉;李凡;李云海;肖俊;伍娟;田申;庞华;刘丽萍;李茂萍;彭晓琼;彭钰蓓;马可欣;厉红元;吴凯南-.颈侧小切口行甲状旁腺切除术临床观察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22(04):416-420
A类:
颈侧小切口
B类:
甲状旁腺切除术,临床观察,观察性研究,探查,重庆医科大学,泌乳,乳腺外科,彩超引导,导纳,纳米碳,肿大,大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EXCEL,切口入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腺瘤,单纯局部麻醉,下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全切,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局麻,颈丛神经阻滞,异位甲状旁腺,和继发,继发性甲旁亢,ml,甲状旁腺激素,p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方式,术式,后选择,麻醉方式,喉返神经
AB值:
0.2115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