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ICL植入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及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ICL植入手术的患者744例(1483眼),对其中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将因拱高异常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者分为低拱高组和高拱高组。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的年龄及屈光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白到白距离、房角到房角距离、前房深度、晶状体矢高、晶状体厚度、眼轴及拱高;采用 t检验比较再次手术前后的拱高、散光度数及裸眼视力。 结果::在术后2周内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共37眼(2.49%)。其中进行ICL调位术34眼,ICL置换术3眼。最常见的再次手术原因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进行ICL调位术的原因为高拱高(13眼)、残留散光(11眼)、低拱高(10眼)。进行ICL置换术的原因为低拱高(2眼)和高拱高(1眼)。通过再次手术,高拱高组的拱高由(974±174)μm降低至(691±120)μm,低拱高组的拱高由(174±49)μm增加至(388±78)μm,散光残留眼的散光由(1.34±0.34)D降至(0.39±0.26)D,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再次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出现。 结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是ICL植入术后早期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通过再次手术均可获得理想拱高和屈光度。
文献关键词:
ICL植入术;非计划再次手术;拱高;残留散光
作者姓名:
杨治坤;罗岩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 100730
引用格式:
[1]杨治坤;罗岩-.ICL植入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临床分析)[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2(10):746-751
A类:
残留散光
B类:
ICL,植入术,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临床分析,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手术患者,手术率,转归,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中行,拱高,术者,Kruskal,Wallis,屈光度,白到白,房角,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手术前后,散光度,裸眼视力,调位,置换术,无手,手术并发症,获得理想
AB值:
0.1949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