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对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4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PEA的CTEPH患者76例,其中发生PEA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7例,9例采用BPA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PEA及BPA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数据,并在末次BPA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随访。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A术后残余/复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22.4%(17/76)。9例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在PEA术后进行了BPA治疗,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52.6±10.8)岁,年龄范围为36~71岁。PEA术后与BPA治疗前的间隔时间为(54.9±64.5)个月,进行BPA次数为(2.7±1.1)次。末次BPA后与首次BPA治疗前相比,mPAP从(41.1±9.1) mmHg降低至(35.0±5.6) mmHg( t=3.21, P=0.012),PVR从(601.3±289.4) dyn·s/cm 5降低至(414.5±284.1) dyn·s/cm 5( t=1.10, P=0.386)。BPA前后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BPA治疗前WHO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7例,Ⅲ/Ⅳ级患者2例,治疗后均达到Ⅰ/Ⅱ级( Z=1.41, P=0.157)。在BPA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咯血,经内科治疗后改善。1例患者在BPA术后4个月后死于脑出血。 结论:BPA可进一步降低CTEPH患者PEA术后的肺动脉高压及改善右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文献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血栓栓塞;效率,有效性;安全性;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作者姓名:
孙帅;汪薇;龚娟妮;丁媛;杨媛华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 10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帅;汪薇;龚娟妮;丁媛;杨媛华-.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残余/复发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22(05):369-374
A类:
B类: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疗效和安全性,安全性研究,BPA,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PEA,有效性和安全性,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样,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超声心动图,WHO,功能分级,末端脑钠肽前体,行至,复发性,中男,间隔时间,mmHg,dyn,cm ,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功能差异,治疗过程,咯血,内科治疗,死于,脑出血,右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
AB值:
0.2013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