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X线、CT和MRI多模态影像对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X线、CT和MRI多模态影像对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萧山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0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X线、CT、MRI影像学数据。其中,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47例,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55例。结果: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年龄和骨质疏松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1.95 ± 11.84)岁比(72.37 ± 12.55)岁和4.3%(2/47)比83.6%(46/55)],体质量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2.58 ± 3.85) kg/m 2比(18.11 ± 2.79) kg/m 2和(8.31 ± 2.91)分比(7.02 ± 2.72)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两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楔形和双凹形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2.80%(3/107)比60.82%(104/171)和6.54%(7/107)比29.82%(51/171)],扁平形和后缘膨隆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75.70%(81/107)比9.36%(16/171)和14.95%(16/107)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弓根受累和软组织肿块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8.09%(32/47)比1.82%(1/55)和46.81%(22/47)比0],而椎体内线性影像信号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0比96.36%(5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者椎体MRI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以低T 1高T 2和低T 1低T 2为主,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以低T 1高T 2为主;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压缩和增宽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4.26%(2/47)比34.55%(19/55)和2.13%(1/47)比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多模态影像诊断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CT和MRI(89.4%比51.1%、72.3%、83.0%和90.9%比52.7%、60.0%、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模态影像有助于提高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的正确率,降低临床误诊率,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关键词:
骨折,压缩性;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症;诊断,鉴别;溶骨性转移瘤
作者姓名:
王海姣;倪水军;徐亦生
作者机构: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萧山区中医院)放射科,杭州 311200
引用格式:
[1]王海姣;倪水军;徐亦生-.X线、CT和MRI多模态影像对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2(11):997-1003
A类:
B类:
多模态影像,溶骨性转移瘤,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价值分析,中医药大学,萧山区,中医院,骨折患者,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m ,统计意义,性别构成,构成比,椎体形态,楔形,凹形,形率,扁平,后缘,椎弓根,受累,软组织,肿块,内线,T ,椎间盘,增宽,影像诊断,临床误诊率,鉴别诊断,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症
AB值:
0.1245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