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失败的高危因素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技术(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91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S给药方式分为MIST组(46例)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组(45例),分别通过细血管导管或气管插管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70 ~ 100 mg/kg。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PS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结果:MIST组总操作时间长于INSURE组[(90.06 ± 14.38)min比(62.57 ± 11.44)min](P<0.05)。两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INSURE组[10.87%(5/46)比31.11%(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64,P<0.05)。男性、剖宫产出生、出生体质量<1 500 g、母患妊娠期糖尿病及PS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 2)<59 mmHg(1 mmHg = 0.133 kPa)、PaO 2/吸入氧浓度<185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5 mmHg是MIST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 结论:MIST操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安全可行。临床上应综合分析NRDS患儿存在的各项高危因素,为NRDS患儿选择合适的早期呼吸支持模式。
文献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微创伤,物理性;治疗结果
作者姓名:
王亚燕;常艳华
作者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济宁 272129
引用格式:
[1]王亚燕;常艳华-.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失败的高危因素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2(08):725-729
A类: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B类: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PS,MIST,NRDS,济宁,给药方式,气管插管,拔管,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过细,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失败,操作时间,无创辅助通气,通气时间,吸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剖宫产,出生体质量,妊娠期糖尿病,动脉血氧分压,PaO ,mmHg,kPa,吸入氧浓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虽有,呼吸支持,支持模式,治疗结果
AB值:
0.1889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