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叶柄基部鳞片形态特征分析大膜盖蕨属的系统位置
文献摘要:
采用荧光显微镜对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大膜盖蕨属(Leucostegia C.Presl)的大膜盖蕨(L.immersa C.Presl)、肿足蕨属(Hypodematium Kunze)的鳞毛肿足蕨(H.squamuloso-pilosum Ching)和球腺肿足蕨〔H.glanduloso-pilosum(Tagawa)Ohwi〕以及骨碎补科(Davalliaceae)7种植物叶柄基部鳞片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上述10个种类以及宿蹄盖蕨(Athyrium anisopterum Christ)和耳羽岩蕨(Woodsia polystichoides Eaton)2个外类群进行了支序分析.结果显示: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植物叶柄基部鳞片均为基部着生,而骨碎补科植物叶柄基部的鳞片为盾状或假盾状着生.肿足蕨科和骨碎补科植物的鳞片邻接细胞壁特点和鳞片边缘突起物类型方面存在差异,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植物的鳞片邻接细胞壁为直边,鳞片边缘突起物均为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组成的毛;而骨碎补科植物的鳞片邻接细胞壁为曲边,鳞片边缘多为由两相邻细胞组成的齿状刺,或为啮蚀状.支序分析结果显示: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植物聚为一支,而骨碎补科植物聚为另一支.本文结果支持大膜盖蕨属和肿足蕨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大膜盖蕨属归于肿足蕨科,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一致.
文献关键词:
大膜盖蕨属;鳞片;系统位置;肿足蕨科;骨碎补科
作者姓名:
苗馨元;李春香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引用格式:
[1]苗馨元;李春香-.基于叶柄基部鳞片形态特征分析大膜盖蕨属的系统位置)[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01):1-6
A类:
大膜盖蕨属,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Leucostegia,immersa,Hypodematium,Kunze,squamuloso,pilosum,glanduloso,Tagawa,骨碎补科,Davalliaceae,anisopterum,Woodsia,polystichoides,突起物
B类:
叶柄,基部,鳞片,系统位置,荧光显微镜,Presl,鳞毛,Ching,Ohwi,植物叶,Athyrium,Christ,Eaton,类群,盾状,邻接,细胞壁,直边,单细胞,单列,细胞组成,曲边,齿状,或为,亲缘关系,归于,分子系统学
AB值:
0.1852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