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居住街区街道空间友好性评价研究——基于居民主观测度视角
文献摘要:
居住街区街道作为数量最多、居民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空间类型,其步行友好性的提升具有完善街道低碳交通功能和增强其社交属性的双重内涵.以南京河西地区居住街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调研步行者对街道空间环境的主观感知与街道的客体环境指标,提取共性评价因子,获取步行者对街道的心理评价结构为社交、空间氛围、绿植和设施四项主成分因子.在街道各项评分的基础上,对街道主观评价与客体指标作相关性分析,解析街道客体指标对居民心理感知的影响机理:界面通透系数、商业互动界面占比和服务设施数量影响社交感知;街道宽度、街道高宽比、居住区出入口密度、节点公共广场密度及灌乔木覆盖比等影响空间氛围的感知;街道宽度、边界绿化密度、隔离绿化密度及乔木遮荫率影响绿植感知;服务设施数量和商业互动界面占比会影响设施使用便利性感知.之后针对性提出利于步行友好的居住街区街道空间环境指标建议.
文献关键词:
步行友好;居住街区;街道空间;语义差别法;相关性;主观测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扬;钱才云;魏子雄
作者机构: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扬;钱才云;魏子雄-.居住街区街道空间友好性评价研究——基于居民主观测度视角)[J].南方建筑,2022(04):69-77
A类:
主观测度,空间环境指标
B类:
居住街区,民主观,日常使用,空间类型,步行友好性,低碳交通,交通功能,社交属性,河西地区,步行者,街道空间环境,主观感知,评价因子,心理评价,评价结构,空间氛围,绿植,四项,主观评价,民心,心理感知,通透,互动界面,服务设施,交感,高宽比,居住区,出入口,入口密度,广场,乔木,盖比,影响空间,遮荫,便利性,语义差别法
AB值:
0.331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