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诉讼的价值目的及其规范构造
文献摘要:
受案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行政公益诉讼的适用广度,也直接影响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彰显.公共利益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法益价值所在,其内涵外延是影响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根本性因素.然而,"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和社会公益问题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认知难度和规范构造难度.从法教义学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采取了渐进式立法模式,虽日益拓展,但仍比较狭窄.与确定受案范围相比,制定明晰的行政公益诉讼启动标准更具有现实操作意义,即从受案范围立法转向启动标准立法.从司法实践看,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司法判断尚未形成体系化的裁判基准,司法裁决也普遍存在概括抽象、说理不足的问题.着眼于未来,应通过类型化立法方法,优化立法例,进一步拓展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构建行政公益诉讼撤诉规则、上诉规则、执行规则等程序制度,赋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文献关键词:
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诉讼请求;立法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志宏
作者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志宏-.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诉讼的价值目的及其规范构造)[J].学术界,2022(07):53-62
A类:
B类:
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诉讼,规范构造,受案范围,诉讼制度,价值彰显,法益,内涵外延,一概,抽象性,社会公益,理论认知,法教义学,渐进式,立法模式,启动标准,实操,司法实践,行政机关,法定职责,司法判断,成体,裁判,司法裁决,说理,类型化,立法方法,立法例,建行,撤诉,上诉,法官,自由裁量权,诉讼请求
AB值:
0.2753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