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点解读
文献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因铜转运ATP酶β(ATPase copper transporting beta,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肝脏和神经系统病变,易漏诊、误诊。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曾先后于2008年和2012年制订了肝豆状核变性相关诊疗指南,截止目前未再更新。我国第一部《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发表于2008年,2021年发布了《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这两部指南均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相应学组制定,在肝病方面描述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WD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经验的积累,为帮助肝病相关临床医师在WD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组织肝病、消化、儿科、感染、病理、影像和临床研究方法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共同编写了《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版指南内容可主要归纳为十个方面: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侯维;郑素军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
引用格式:
[1]侯维;郑素军-.《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点解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09):17
A类:
B类: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指南,要点解读,Wilson,disease,WD,铜转运,ATPase,copper,transporting,beta,ATP7B,基因突变,铜代谢,代谢障碍,障碍性,神经系统病变,易漏诊,误诊,截止,未再,第一部,诊断与治疗,治疗指南,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临床诊治,诊治经验,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合理决策,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组组,儿科,临床研究方法学,学科领域,领域专家,征求,专家意见,十个
AB值:
0.405107
相似文献
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
陈耀龙;杨克虎;王小钦;康德英;詹思延;王吉耀;刘晓清-中国医学科学院循证评价与指南研究创新单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兰州 730000;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北京 100052;兰州大学甘肃省医学指南行业技术中心,兰州 730000;甘肃省循证医学与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上海 20004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上海 2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内科学系感染内科,北京 10073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