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60岁住院PICC置管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对≥60岁住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7例行PICC置管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6例、女41例,年龄(74.73±4.36)岁。从置管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每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血栓组(21例)与无血栓组(96例), χ2检验单因素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总结影响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 结果: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无症状血栓患者16例(76.19%),有症状血栓患者5例(23.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9.034)、导管尖端位置( OR=10.496)、导管型号( OR=3.370)、是否长期卧床( OR=6.573)、是否有恶性肿瘤( OR=5.270)、化疗史( OR=4.655)、置管史( OR=5.191)、血栓史( OR=3.168)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老年患者PICC置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导管尖端位置、是否长期卧床、是否有恶性肿瘤、化疗史、置管史、血栓史等因素有关。
文献关键词:
PICC;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作者姓名:
宋丹
作者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洛阳 471000
引用格式:
[1]宋丹-.≥60岁住院PICC置管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04):552-555
A类:
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
B类:
PICC,危险因素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术,天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检验单,logistic,无症状,导管尖端,尖端位置,管型,长期卧床,相关危险因素,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B值:
0.1234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