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世纪上半叶京沪苏三地民族乐器改革研究(下)
文献摘要:
(接上期)
三、20世纪上半叶上海民族乐器改革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清代嘉庆年间,清道光年间(1821~1850)开设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马正兴"乐器铺则成为可考的最早的乐器店铺.至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日益兴盛的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民族乐器制作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及上海,主要聚集在上海城隍庙前大街(今方浜中路)一带.其中较有名气的乐器制作店有姚永顺、姚永兴、胡立大、凤鸣斋、唐泳昌、俞振兴、京音斋、金仁兴、殷记、成音斋等20余家.聚集于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今北海路)较有影响的乐器制作店则有吕顺昌、新乐斋、袁义昌、文盛斋、中华国音社、文明斋、王顺昌等近20家.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民族乐器制造行业的原料集散地.同时上海的民族乐器产品也销售到全国各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和其他行业一样,乐器制造行业受到重创,民族乐器制造店仅剩10余家.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春婷
作者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春婷-.20世纪上半叶京沪苏三地民族乐器改革研究(下))[J].乐器,2022(04):20-21
A类:
京沪苏,民族乐器改革
B类:
上半叶,改革研究,接上,上期,海民,乐器制作,嘉庆,清道光,光年,海城,城隍庙,正兴,可考,店铺,兴盛,戏曲,说唱,民间音乐,如雨,雨后春笋,遍及,庙前,大街,今方,中路,有名气,永顺,永兴,余家,五马,马路,东路,北海,海路,顺昌,新乐,华国,国音,乐器制造,制造行业,集散地,抗日战争,重创,仅剩
AB值:
0.3944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