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文献摘要:
长城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事,是铁器和牛耕被用于农业生产、土地开发能力与土地价值提高的产物.中原历代王朝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主观上是为了防御游牧骑兵的南下,客观上却拉近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长城的出现促进了长城南北地区的统一,而局部的统一又为全国范围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始终存在着对中原华夏文化的向往与认同,从"以夏变夷"到"华夷一家"再到"满蒙汉一体",长城南北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长城抗战"与"长城精神"相结合,内化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不屈精神的象征.
文献关键词:
长城;华夏;古代游牧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姓名:
王绍东
作者机构:
内蒙古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绍东-.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01):75-82
A类:
古代游牧民族
B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军事防御,防御工事,铁器,和牛,土地开发,土地价值,代王,王朝,北方地区,修筑,骑兵,南下,拉近,农耕民,经济文化交流,城南,大一统,华夏文化,华夷,满蒙汉,各民族,近代以来,列强,长城抗战,长城精神,自强不息,奋斗精神,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爱国情怀,代劳,劳动人民,勤劳,不屈
AB值:
0.351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