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祛除内心怀揣的"鬼魅"——评马莉的《金色十四行诗》
文献摘要:
十四行诗在西方甫一诞生的时候,是为抒情而出现的.当时,它与歌谣、抒情短歌同为意大利抒情诗中流行的体裁.后来,这一体式的表现范围逐渐扩大,由抒情逐渐扩及至政治、叙事、讽刺、教化等领域.虽然抒情才是其表现方式的"本色"与"当行"所在,但其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十四行诗的三次创作高潮在表现领域中仍各有侧重.早期的"新月派"更多地还是在抒情的领域内舒卷,因为当时十四行诗刚刚引入中国.而中国的"现代派"诗人多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故而他们对西方十四行诗的借鉴,从一般的抒情一变而为理性的思考与判断,他们习惯于从日常片段或场景中提炼哲理,并且注重余味和内涵.到了冯至和"九叶派",他们接受西方"诗歌是经验的传达而非单纯的热情的宣泄"的观点,在诗歌中开始注重内在纯粹的生命体验,倾向于"诗"与"思"的合一.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赵目珍
作者机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目珍-.祛除内心怀揣的"鬼魅"——评马莉的《金色十四行诗》)[J].文学教育,2022(04):18
A类:
B类:
祛除,心怀,怀揣,鬼魅,金色,十四行诗,歌谣,短歌,意大利,抒情诗,中流,体裁,一体式,扩及,及至,讽刺,教化,表现方式,本色,传入中国,高潮,新月派,舒卷,刚刚,现代派,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故而,习惯于,哲理,余味,冯至,九叶派,宣泄,纯粹,生命体验
AB值:
0.4291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