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与体会
文献摘要:
雏鸭是整个养鸭过程的关键,关系后期鸭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由于刚出生的雏鸭体质较弱,绒毛少,管理不当容易导致雏鸭感染病毒,危害其健康.鸭病毒性肝炎 (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病程较短、致死率高等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雏鸭,潜伏期通常为1~2 d,死亡多在发病后的3~4 d.临床表现精神沉郁、抽搐、转圈以及角弓反张、全身性痉挛等神经症状,剖解有肝脏出血、肿胀、胆汁颜色较淡等病理变化.鸭肝炎分布范围比较广,在上世纪50年代有人用鸡胚分离出鸭肝炎病毒后,在世界各国逐渐蔓延开来.近年来,鸭肝炎呈大面积流行,部分毒株的毒性大幅增强,抗原性也逐渐发生变异,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严重危害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究雏鸭病毒性肝炎有效的具体诊断与治疗方法,对防治该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顾振东
作者机构:
靖远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甘肃 白银 730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顾振东-.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与体会)[J].家禽科学,2022(12):34-37
A类:
B类:
雏鸭,鸭病毒性肝炎,生产性能,刚出生,绒毛,感染病,Duck,Virus,Hepatitis,DVH,肝炎病毒,DHV,常见传染病,传播速度,致死率,周龄,潜伏期,沉郁,抽搐,转圈,角弓反张,全身性,痉挛,神经症状,剖解,肝脏出血,胆汁,病理变化,分布范围,上世,鸡胚,开来,毒株,抗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养鸭业,诊断与治疗
AB值:
0.4042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