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个人史、家族史到溪镇共同体的建构——论余华小说中地主形象的演变
文献摘要:
余华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一个地主的死》中的"英雄"地主王香火、《活着》中的没落地主福贵、《文城》中的至善地主林祥福.《一个地主的死》着重展示王香火成长为抗日英雄的个人创伤体验,表达作者对阶级属性、战争性质和战争目的的质疑.《活着》聚焦于福贵的家族史,从农民的现代性蜕变这一角度书写福贵及其家人在时代激变中的坎坷命运,展示了个体命运的偶然性和忍受苦难的生存哲学.《文城》侧重于描写清末民初溪镇百姓在应对天灾人祸时团结一致构建乡村共同体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作者从人类记忆的伦理共识和"共同体"的建构这一角度来呼唤以儒家"仁义"为基础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三位地主形象的演变蕴含了余华塑造地主形象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即从凸显个体命运的自主性、偶然性转移到对爱情、婚姻、家庭与血缘关系的思考上,再到对理想乡村共同体建构与乡绅治理关系的探讨上.
文献关键词:
余华小说;地主形象;审美追求;乡绅治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俊利
作者机构:
云南工商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俊利-.从个人史、家族史到溪镇共同体的建构——论余华小说中地主形象的演变)[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4):69-77
A类:
地主形象
B类:
个人史,家族史,余华小说,香火,活着,没落,文城,至善,抗日,个人创伤,创伤体验,战争性质,蜕变,一角,其家,激变,坎坷,偶然性,忍受,受苦,苦难,生存哲学,描写,清末民初,天灾人祸,团结一致,乡村共同体,伦理共识,呼唤,仁义,传统乡村,乡村治理模式,叙事策略,审美追求,爱情,血缘关系,考上,理想乡村,共同体建构,乡绅治理,治理关系
AB值:
0.38992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