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玉米秸秆腐解释放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分析
文献摘要:
为进一步开展保护性耕作,在模拟农田黄绵土壤微生物条件下,采用总有机碳法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释放特征,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性和荧光组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质在腐解第0.5天达到最大值为221.01 mg·L-1,腐解过程可分为腐解初期(0~3 d)、腐解中期(3~30 d)和腐解后期(30~60 d)三个阶段,释放特征呈"W"型趋势.紫外光谱表明,E2/E3和E2/E4均先降低后趋于稳定,SUVA254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红外光谱表明,腐解初期主要释放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腐解中期以降解蛋白质、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脂类等易降解性组分为主,腐解后期则以形成腐殖质类为主.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溶解性有机质首先转化为类富里酸,随后进一步形成类胡敏酸.研究表明,多光谱联用技术可用于秸秆源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性和荧光组分解析.
文献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腐解;玉米秸秆;光谱分析
作者姓名:
周向军;齐婷;高茹霞
作者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741001;甘肃省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 天水741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向军;齐婷;高茹霞-.玉米秸秆腐解释放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10):76-82
A类:
B类:
玉米秸秆,秸秆腐解,溶解性有机质,光谱分析,保护性耕作,田黄,黄绵土,土壤微生物,总有机碳,释放特征,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法,光谱特性,荧光组分,谱表,E2,E3,E4,先降,SUVA254,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脂类,降解性,腐殖质,富里酸,胡敏酸,多光谱,联用技术,组分解析
AB值:
0.2606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