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对秸秆腐解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明秸秆腐解及土壤性质对还田模式的响应,为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比较辅助剂添加模式、耕作模式、小麦机械收获模式及微生物菌剂活化模式4种秸秆还田模式下秸秆的腐解率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在辅助剂添加模式中,秸秆还田+尿素+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模式明显优于其他还田模式,还田12个月其秸秆腐解率达100%,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耕作模式中,深翻播种与深松免耕在还田12个月时秸秆腐解率均为100%;机械收获及微生物菌剂活化模式中,自带营养的活化微生物菌剂与洋马联合收获机处理可提高秸秆腐解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小麦成熟期采用洋马联合收获机收获,采用小麦秸秆+尿素+自制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的模式还田,下茬耕作采用深耕播种、深松免耕交替进行,微生物菌剂施用时进行活化并带足营养,在上述技术措施条件下,还田10个月小麦秸秆腐解率达100%,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文献关键词:
还田模式;秸秆腐解率;土壤性质;耕作模式;菌剂处理
作者姓名:
李祥;柯希恒;王树星;曹山朝;张养利;曾桥;王永平
作者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中国轻工业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蒲城试验站,陕西渭南7155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祥;柯希恒;王树星;曹山朝;张养利;曾桥;王永平-.小麦秸秆还田模式对秸秆腐解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22(01):23-29
A类:
B类:
小麦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模式,土壤性质,辅助剂,耕作模式,机械收获,微生物菌剂,土壤调理剂,秸秆腐解率,土壤团聚体,深翻,播种,深松,免耕,自带,联合收获机,机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成熟期,机收,深耕,施用,技术措施,土壤结构,菌剂处理
AB值:
0.1509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